沛沛

Architecture Researcher
1. 浮動的島
裘德|Album
2. Limits
Jorge Luis Borges|Poem
3. Akari
野口勇|Sculpture
4. Tomba Brion
Carlo Scarpa|Architecture
5. 複眼叢林-張徐展個展
Chamberlin, Powell and Bon|Architecture

1. 浮動的島

李格弟的詞、漫遊的人、浮動的島。

2. Limits

「拂曉時我仿佛聽見一陣喧囂,那是離去的人群;他們曾經愛我,又忘了我;空間、時間和博爾赫斯已把我拋棄。」(王永年 譯)我們應該思考時間提供給孤獨的機遇;而無論如何重置那些已發生的,回憶作為對過去的再現提醒著隨時都可能在做最後的告別。

3. Akari

在一條不起眼的威尼斯小徑裡遇到了在 Stampalia Foundation 裡棲居的燈籠群。從岐阜手工製作的和紙透出材質之美,紙張纖維在濃至淡的溫暖光照下一覽無遺。造型各異的光之雕塑在此呼吸,或坐或臥,因此讓浸淫於水路旁的混泥土空間柔和不少。Noguchi 用光提醒主客體的距離,卻又透過它的特性吸收這份隔閡,一同邀請觀者感受在場經驗。

4. Tomba Brion

位於聖維托的布里昂家族墓園是一代造梯大師 Scarpa 晚期凝結建築、景觀的集大成,L型基地分別配置了主人墓地、家族墓地、公墓、教堂、迎賓通廊(propylaea)、冥想亭(Pavilion on Water)等部分。漫遊在裡頭可以蒐集不少設計巧思:先抑後揚的通道、包著金屬邊的石材、對仗的梯形角、平行的木材鑲嵌、透過幾何拼接引光入室,還有那著名的母題雙圓相交(vesica piscis),完美且神祕的比例構成除了代表生與死的交會外更是闡述一種彼此相輔的形而上宇宙系統。從冥想亭的雙圓觀察口望去大小正巧能放進園中生命之泉的伊始:主人夫婦棺各以45度角依偎在地面上的改良版拱形凹槽墓(arcosolio)轉折處,水道由此流向冥想亭及入口的睡蓮池,途中也灌溉了植物,頗具生死相循之味。形式與細節的隱喻建築起這座永恆之殿,Scarpa 在日本意外去世後也長眠於此園的雙翼之間。

5. Barbican Centre

城市潛水絕佳去處,披著粗獷主義(Brutalism)外衣的「水泥怪獸」其實是倫敦藝術文化的心臟,集合住宅社區裡淋漓盡致地呈現屋主們別有風格的生活氣息,底下則有取代地面的連接坡道(high walk)至文化設施,各式的工坊、展覽、表演、劇目在此中心輪番上演,疲憊了也能直達頂樓溫室吸收芬多精。中央庭園的設計就像是被圍繞的船隻甲板,有種植蘆葦的親水平台、綠色湖面沿著基座(podium)線打造出如小尺度船塢一樣的圓形休憩空間、挑高的住廊下籃球場、噴泉形式等錯落景觀都為地平線增加了不同層次的變化。包裹在如此的異托邦裡,似乎什麼事物都有可能找到其共存之道。